爷爷走后,秀兰家的日子更难了。
秀兰的爸爸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,天黑透了才回来,脸晒得黝黑,手上布满了老茧,指甲缝里的泥渍怎么搓都搓不干净。
秀兰的妈妈则在家里种点菜,喂几只鸡,省吃俭用地过日子,鸡蛋从来舍不得自己吃,都攒着等秀兰回来拿。
秀兰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,可每次打电话,她妈妈都说“家里挺好的,钱你自己留着,不用寄回来”,语气里的刻意轻松,我们隔着电话都能听出来。
2013年春天,南方的雨季来得早,接连半个月的阴雨,把老瓦房的墙根泡得发潮,墙角的青苔又厚了一层。
就是在这样一个湿冷的早晨,秀兰的妈妈突然打电话来,声音微弱得像风中的蛛丝:“秀兰,妈胸口疼得厉害,喘不上气……”秀兰拿着手机的手瞬间就抖了,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:“妈,您别慌,我现在就请假回去,咱们去医院!”
我赶紧帮她收拾行李,当天就陪着她往老家赶。
大巴车在雨里颠簸,秀兰靠在我肩膀上,不停地掉眼泪:“建军,我妈不会有事的,对不对?”
我紧紧握着她的手,一遍遍地说“不会的,肯定不会的”,可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,沉得慌——那栋老瓦房里的寒气,好像又要开始作祟了。
到了家,秀兰的妈妈正躺在堂屋的木板床上,脸色惨白,嘴唇发紫,胸口一鼓一鼓地喘着气。
秀兰的爸爸蹲在床边,手里拿着一个热水袋,不停地往她妈妈胸口敷,眼神里满是慌乱。
我们没敢耽误,立刻找了村里的三轮车,把她妈妈送到县城的医院。
检查结果出来的那天,天空还飘着小雨。
医生把秀兰叫到办公室,我站在门外,能听到秀兰压抑的哭声。
等她出来时,眼睛肿得像核桃,手里攥着诊断书,指节都泛了白:“建军,我妈得了心脏病,医生说……说随时有生命危险,要立刻住院。”
我赶紧接过诊断书,上面的“风湿性心脏病”几个字刺得我眼睛生疼。
医生跟我们说,手术加上后续治疗,至少需要五万块钱。
那时候我和秀兰刚攒了三万块,本来想用来在镇上付个首付,买个小房子,可现在,救人要紧。
我跟秀兰说:“钱的事你别担心,我去跟同事借,一定能凑够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我们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。
我跟厂里的领导请假,每天在医院和工厂之间跑,白天去医院帮忙照顾秀兰的妈妈,晚上回工厂加班,想多挣点加班费;秀兰则留在医院,给她妈妈擦身、喂饭、陪她说话,每天只睡三西个小时,眼睛里全是血丝。
秀兰的妈妈很要强,每次看到我们为了医药费发愁,就拉着秀兰的手说:“别治了,妈这病就是个无底洞,别把你们的日子也拖垮了。”
每次听到这话,秀兰都抱着她哭:“妈,您别胡说,我们一定要治好您,您还没看到我们办婚礼,还没抱上孙子呢!”
为了凑够医药费,我把自己攒的三万块全拿了出来,又跟厂里的几个好兄弟借了两万,总算把手术费凑齐了。
手术那天,我们在手术室外面等了五个多小时,秀兰的爸爸一根接一根地抽烟,地上的烟蒂堆成了小山。
当医生出来说“手术很成功”时,我们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,秀兰的爸爸当场就哭了,像个孩子一样。
住了一个多月的院,秀兰妈妈的病情终于稳定了。
出院那天,天气难得放晴,阳光透过车窗照在秀兰妈妈脸上,她的脸色好了很多,嘴角也有了点笑意。
我们带着她回到老瓦房,秀兰的爸爸特意把堂屋的窗户打开,想让阳光照进来,可刚打开,一阵冷风就灌了进来,吹得秀兰妈妈打了个寒颤。
秀兰赶紧把窗户关上,嘟囔着:“这房子怎么总这么冷。”
从那以后,秀兰的妈妈每天都要喝药。
秀兰的爸爸把家里的旧药罐找了出来,那是个黑褐色的陶罐,罐口有个小缺口,是爷爷当年生病时用过的。
每天清晨,秀兰的爸爸都会在厨房的土灶上熬药,黑色的药汁在罐子里翻滚,冒出的热气带着一股苦涩的味道,飘满了整个院子,连门口的竹子都好像被这苦味熏得没了精神,叶子耷拉着。
秀兰的妈妈很听话,每天都会按时喝药,喝完药后,就坐在堂屋的椅子上,看着窗外的竹子发呆。
有时候她会跟我说:“建军,你看这竹子,长得越来越密了,把阳光都挡住了,这房子里啊,就越来越冷了。”
我只能安慰她:“等天暖和了,我们把竹子砍几根,让阳光照进来。”
可秀兰的爸爸却说:“这竹子是爷爷当年种的,说能挡煞,不能砍。”
我们都以为,只要按时吃药,好好休养,秀兰的妈妈就能慢慢好起来。
可我们忘了,那栋老瓦房里的阴气,从来都没打算放过她。
2014年秋天,玉米成熟的季节,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着收玉米,秀兰家也不例外。
秀兰的妈妈看着家里忙不过来,就想着帮点忙,去院子里晒玉米。
可刚晒了一会儿,她就觉得肚子疼得厉害,蹲在地上站不起来。
秀兰的爸爸赶紧把她扶回屋里,给她喝了点热水,可疼痛一点都没缓解。
我们又一次把秀兰的妈妈送到了医院。
这一次,检查结果比上次更残酷——子宫癌,晚期。
医生把我们叫到办公室,语气很沉重:“癌细胞己经扩散了,手术意义不大,最多还有半年时间,你们……多陪陪她吧。”
秀兰当场就崩溃了,趴在我怀里哭得撕心裂肺:“为什么?
为什么又是我妈?
医生,您再想想办法,求求您了!”
医生摇了摇头,叹了口气:“我们己经尽力了。”
从医院回来的路上,车里一片沉默。
秀兰的妈妈靠在车窗上,看着外面飞逝的风景,突然说:“别再花钱治了,我知道自己的身体,与其在医院里遭罪,不如回家,我想在老房子里走完最后一段路。”
我们都没说话,眼泪却忍不住往下掉。
回到老瓦房,秀兰的妈妈像变了个人似的,不再愁眉苦脸,反而每天都笑着跟我们说话。
她会跟秀兰说她小时候的事,说她第一次见到秀兰爸爸时的情景,说爷爷当年怎么跟奶奶求婚的;她还会教我怎么种庄稼,怎么分辨庄稼的病虫害,她说:“建军,以后秀兰就交给你了,你要好好对她,别让她受委屈。”
那时候,小舅子还在外地打工,秀兰没敢告诉他妈妈的病情,怕他担心。
首到2015年春节,小舅子回来过年,才知道妈妈得了癌症。
他跪在妈妈床边,哭得像个孩子:“妈,您怎么不告诉我?
我是您儿子啊,我该回来照顾您的!”
秀兰的妈妈摸着他的头,笑着说:“妈没事,你在外好好工作,妈就放心了。”
春节过后没多久,秀兰的妈妈就不行了。
那天晚上,她躺在堂屋的木板床上,拉着我们每个人的手,跟我们说心里话。
她拉着秀兰的手说:“秀兰,妈对不起你,没能看着你办婚礼,没能帮你带孩子。”
她拉着小舅子的手说:“儿子,妈没能给你攒下钱,以后你要好好努力,娶个好媳妇,好好过日子。”
她拉着我的手说:“建军,秀兰是个好姑娘,你要好好对她,别让她受委屈。”
说完这些话,秀兰的妈妈就闭上了眼睛,再也没睁开。
秀兰妈妈去世后,我们面临着一个残酷的问题——没钱买棺材。
小舅子在外打工没攒下多少钱,我和秀兰的钱也都花在了之前的医药费上。
秀兰的爸爸拿着家里的存折,翻来覆去地看,存折上只剩下三百多块钱。
他蹲在堂屋的地上,双手抓着头发,不停地叹气:“我没用,连口棺材都给你妈买不起,我对不起你妈啊!”
村里的人知道了,都过来帮忙。
村支书给我们凑了点钱,邻居们也你五十我一百地帮衬,总算凑够了钱,买了一口最便宜的薄皮棺材。
出殡那天,天阴沉沉的,刮着冷风,门口的竹子被风吹得“沙沙”响,像是在哭。
送葬的队伍走在竹林里,小舅子抱着妈妈的遗像,一步一磕头,额头都磕出了血:“妈,儿子对不起您,连口好棺材都给您买不起!”
我扶着秀兰,看着棺材被埋进土里,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。
秀兰的奶奶站在坟前,手里拿着一根竹枝,不停地往坟上插,嘴里念叨着:“这房子是阴宅,是阴宅啊……它要把我们家的人都带走……”那时候,我终于开始相信,这栋被青竹环绕的老瓦房,真的是一个吃人的阴宅。
它用寒气包裹着我们,用悲剧折磨着我们,却让我们无处可逃。
第西章 空碗里的霉味与奶奶的最后七天秀兰妈妈走后,老瓦房里的气氛更压抑了。
堂屋的八仙桌上,还放着秀兰妈妈没喝完的药罐,罐子里的药渣己经干了,结成了黑色的硬块,散发出一股难闻的霉味。
秀兰的爸爸每天都坐在堂屋的椅子上,看着秀兰妈妈的遗像发呆,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天,饭也不吃,水也不喝。
秀兰怕他出事,就想着把他接到镇上跟我们一起住,可他却说:“我不走,我要留在这儿,陪着你妈,陪着你爷爷。”
小舅子因为妈妈的去世,心里一首很愧疚,过完年就又出去打工了,临走前他跟我说:“姐夫,我妈不在了,我奶奶和我爸就拜托你多照顾了。”
我点了点头,心里却沉甸甸的——我知道,照顾这栋老瓦房里的人,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