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悦众小说!手机版

悦众小说 > > 烽火援战:后勤英雄谱陈砚李红梅免费小说全文阅读_免费小说在线阅读烽火援战:后勤英雄谱陈砚李红梅

烽火援战:后勤英雄谱陈砚李红梅免费小说全文阅读_免费小说在线阅读烽火援战:后勤英雄谱陈砚李红梅

君易伊心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由陈砚李红梅担任主角的都市,书名:《烽火援战:后勤英雄谱》,本文篇幅长,节奏不快,喜欢的书友放心入,精彩内容:历史系硕士陈砚,因触碰祖传抗战后勤账本及铜制粮票模板穿越至1938年山西吕梁,绑定“战地物资互助系统”——需提交民国黄金、古玩等物资,兑换符合时代的粮、药、常规武器(无超时代装备,有严格兑换限制)。 他融入八路军,从解决石洼村断粮危机起步,逐步建立“募集-兑换-运输”链条,先后支援晋西北反扫荡、百团大战,协助陕北大生产运动,参与抗战战略反攻后勤统筹。 抗战胜利后,他拒绝返回现代参与战后重建,后意外回归,将经历整理成书,在现代传承抗战后勤记忆。

主角:陈砚,李红梅   更新:2025-10-07 21:56:13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小米粥的香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,带着一种近乎奢侈的温暖。

村民们捧着破碗,小心翼翼地啜饮着滚烫的粥,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琼浆。

几个重伤员喂下米汤后,脸上终于有了些血色。

李红梅站在灶台边,目光复杂地看着正在帮忙盛粥的陈砚。

这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,穿着古怪,言谈奇特,却在一夜间解决了石洼村最大的危机。

“你说的那个物资点,在哪?”

她突然问道,声音不大,却让周围瞬间安静下来。

陈砚盛粥的手顿了顿。

他早知道会有此一问,但真面对时还是心头一紧。

“往北五里地的山坳里,有个很隐蔽的山洞。”

他面不改色地说出早就想好的说辞。

“是我逃难时偶然发现的,应该是之前部队留下的储备点。”

这个解释合情合理。

抗战初期,八路军确实会在敌后建立一些秘密物资点。

李红梅盯着他看了几秒,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破绽,最终只是点点头:“等天气好转,带我们去看看。

如果是重要物资点,需要上报总部。”

陈砚暗松一口气,知道暂时蒙混过关了。

这时,老周拄着根树枝当拐杖,一瘸一拐地走过来。

他腿上的伤经过清洗包扎,己经好了许多。

“小子,这回多亏你了。”

老兵拍拍陈砚的肩膀,力道大得让他踉跄了一下。

“那消炎药粉真神了,几个娃的腿保住了!”

陈砚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是王老爷捐的银元买的药。”

“放屁!”

老周眼睛一瞪。

“银元能买来药,咱还能缺粮?

这年月,有钱都没处买去!

你小子肯定有啥门道。”

陈砚心里一惊,正想着如何解释,栓柱突然从外面跑进来,脸上带着焦急。

“李教导员,村口发现鬼子脚印!

可能是一小股侦察兵。”

屋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。

村民们下意识地护住手中的碗,几个轻伤员挣扎着想站起来拿枪。

李红梅迅速做出判断:“不是大部队,否则早就打进来了。

老周,带两个人去村口看看情况。

栓柱,组织村民把粮食藏起来。”

命令下达得干净利落,显然不是第一次应对这种危机。

陈砚看着众人忙碌,突然想起系统发布的新任务——建立物资登记制度。

眼下正是好机会。

“教导员,我有个建议。”

他鼓起勇气开口。

“咱们是不是该把现有的粮食药品清点一下?

这样分配起来更有数,也好知道还能撑多久。”

李红梅皱眉:“现在?

鬼子可能就在附近!”

“正是现在才需要!”

陈砚坚持道。

“如果真要转移,我们得知道带什么、带多少,总不能慌慌张张抓瞎吧?”

老周意外地看了陈砚一眼,点头附和:“这小子说得在理。

上次转移,就因为没清点,落下半袋玉米面,心疼得我半个月没睡好。”

李红梅沉吟片刻,终于松口:“好,你负责清点。

栓柱,找纸笔来。”

所谓的纸笔,不过是半本账本和一支快秃头的毛笔。

陈砚也不嫌弃,立即开始工作。

他现代学的物资管理知识终于派上用场。

先将所有物资分为粮食、药品、武器三大类,每类再细分。

比如粮食又分为小米、玉米面、杂粮等;药品分为外伤药、内服药、消毒品等。

“这袋小米多少斤?”

陈砚指着墙角一个麻袋问。

负责看管粮食的老汉愣了愣:“大概...二三十斤?”

陈砚摇头,找来杆秤实际称重:“十八斤半。

以后每袋都要称重记录。”

他又转向药品:“磺胺粉还剩多少?”

卫生员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,怯生生地回答:“用了三包,应该还有...十二包?”

“应该?”

陈砚表情严肃。

“药品必须精确到包,这是救命的东西!”

在他的要求下,所有物资被重新清点、称重、记录。

每笔支出都要写明时间、领取人、用途。

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,觉得多此一举,但很快就发现了好处。

当栓柱来领粮食做干粮时,陈砚准确告诉他:“每人每天按六两配给,你们五个人执行任务两天,总共三斤十二两。

这是秤,你自己称。”

栓柱目瞪口呆:“以前都是抓一把就算了...浪费的就是这些一把。”

陈砚认真地说,“咱们现在经不起浪费。”

李红梅在一旁默默看着,眼中闪过讶异。

这种精细的管理方式,她只在北平的洋人医院里见过。

清点完成后,陈砚将账本交给李红梅:“教导员,目前有小米二百八十六斤,玉米面一百二十斤,杂粮三十斤。

药品方面...”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枪声打断。

“村东头!”

老周脸色一变,抄起枪就往外冲。

李红梅迅速做出部署:“一班保护村民转移,二班跟我来!

陈砚,你留守看管物资!”

陈砚还想说什么,但众人己经冲了出去。

枪声越来越密集,夹杂着爆炸声——应该是土地雷。
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每一秒都漫长如年。

陈砚坐立不安,突然想起系统奖励的土布和镰刀还没领取。

趁没人注意,他溜到屋后,心中默念:“领取奖励。”

微光一闪,十匹粗布和五把崭新的镰刀出现在地上。

陈砚赶紧把它们拖进屋里,混入其他物资中。

约莫一小时后,外面枪声渐渐停歇。

先是栓柱带着几个村民回来,个个灰头土脸但神情兴奋。

“打退了!

鬼子就一个小队,被我们引进雷区,炸死三个,剩下的跑了!”

接着是李红梅扶着老周回来。

老兵腿上又添了新伤,但精神很好,嘴里骂骂咧咧:“狗日的小鬼子,想吃你周爷爷的枪子,没那么容易!”

最后回来的是抬着担架的战士。

担架上躺着两个伤员,一个腹部中弹,一个被炸伤了腿。

卫生员急忙上前处理伤口。

当看到那个腹部中弹的战士时,她脸色发白,无助地看向李红梅:“教导员,这伤我处理不了。”

伤口太深,血根本止不住。

战士的意识己经开始模糊,嘴唇无声地动着,像是在叫娘。

陈砚的心揪紧了。

他知道在这种条件下,这种伤几乎是致命的。

突然,他想起系统商城里有止血粉和手术器械。

但需要兑换点,而他现在一无所有。

“需要什么药?

我能弄到。”

他脱口而出。

众人都看向他,眼神复杂。

李红梅深吸一口气:“什么代价?”

陈砚愣了下才明白她的意思——她以为他要去找那个“秘密物资点”。

“不需要代价,”他实话实说,“但需要一些时间。”

其实他只需要找到可兑换的物品,但这话听起来更像天方夜谭。

李红梅盯着伤员苍白的脸,又看看陈砚,最终咬牙:“需要多久?”

“很快!”

陈砚说着,突然想起什么。

“对了,我刚才清点时发现多了十匹布和五把镰刀,可能是之前没点清楚。”

他故意转移话题,同时暗示这些是意外之喜。

李红梅果然被吸引了注意:“多了物资?

什么时候的事?”

“就在刚才清点时发现的,压在麻袋最下面。”

陈砚面不改色地撒谎。

“我看都是急需的东西,就登记入账了。”

老周拄着拐杖过来,摸着那几匹布啧啧称奇:“这可是好布啊!

能做多少绷带和冬衣!”

栓柱则拿起镰刀试了试手感:“真锋利!

比咱们那把豁口的老镰刀强多了!”

李红梅眼神闪烁,最终没再追问,只是深深看了陈砚一眼:“先去照顾伤员吧。

陈砚,你说能弄到药,需要什么帮忙吗?”

陈砚心中一动:“需要一些金属制品,最好是铜铁之类的。

我发现的那个物资点...需要以物易物。”

这是他能想到最合理的解释。

战时确实存在以物易物的黑市。

村民们闻言,纷纷回家翻找。

不一会儿,各种金属物品堆了一小堆:破铁锅、铜钱、甚至还有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。

陈砚拿起几样:“这些应该够了。

我去去就回。”

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,他再次溜到村后山洞。

将金属物品交给系统后,光幕显示:检测到可兑换物:铁器3斤、铜器0.5斤可兑换:止血粉5包/手术器械1套/绷带20卷请选择“都要!

全部兑换!”

陈砚毫不犹豫。

光芒闪过,地上出现了一个布包。

打开一看,里面是几包药粉和一套用粗布包裹的手术器械——造型古朴,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,但材质明显好得多。

当陈砚带着这些东西返回时,卫生员几乎哭出来:“有救了!

王班长有救了!”

在李红梅的协助下,他们为伤员进行了简单手术。

止血粉效果奇好,血很快止住了。

伤员虽然虚弱,但呼吸平稳了许多。

忙完这一切,天己经黑透。

油灯下,李红梅找到正在整理物资账本的陈砚。

“今天谢谢你。”

她语气真诚。

“没有你,我们撑不过去。”

陈砚摇摇头:“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

李红梅沉默片刻,突然问:“你那本笔记,能给我看看吗?”

陈砚一愣,下意识捂住胸口。

那本来自未来的笔记,记载着太多不能为人知的秘密。

“是一些家传的物资管理方法,乱七八糟的,没什么好看。”

他含糊其辞。

李红梅没强求,只是轻声道:“你用的那些方法,很有效。

能教教我吗?

战士们少吃很多苦。”

陈砚抬头,对上她认真的目光。

油灯昏黄的光线下,这位年轻的女教导员眼中有着超越年龄的坚毅与担当。

“好,我教你。”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