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的天色早己从瑰丽的晚霞过渡成一片沉沉的墨蓝,城市璀璨的灯火成了这片墨蓝画布上最跳跃的点缀。
晚上九点,启明星传媒大楼的十七层,如同被遗忘的寂静孤岛,只剩下千静初工位的那一盏孤灯,还在倔强地散发着暖黄色的光晕。
光线笼罩着她,在桌面上投下一圈疲惫而专注的影子。
电脑屏幕的冷光与台灯的暖光交织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,映照出眼底那几丝不易察觉的血丝。
她抬起手,用指关节用力揉了揉发涩发胀的眼睛,仿佛这样就能驱散那浓重的疲惫。
目光再次落回屏幕上那份己经被修改得“面目全非”的流程表上,文档旁边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,像一道道刺眼的伤痕,记录着它被项目经理张姐打回来三次的“悲惨”经历。
“静初啊,不是我说你,这么重要的项目,细节一定要抠死!
‘东方瑰宝’展是公司今年的重头戏,汇聚了多少国宝级文物,到时候来的都是顶尖的业内大佬和媒体,出了半点差错,别说你,连我都担待不起!”
下午时分,张姐那略带尖锐、仿佛能穿透隔板的声音,此刻依旧在耳边立体声回响,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,敲打着她本就紧绷的神经。
千静初还记得张姐说这话时,那双描画精致的眼睛扫过她,带着一种混合着责备与“为你好”的复杂神情。
可事实上,这份流程表最初的版本,完全是依据张姐自己提供的那份漏洞百出、逻辑混乱的初稿修改的。
她熬了两个晚上,查阅了大量类似活动的资料,才将时间节点、人员分工、物料清单一点点理顺、填充、完善。
然而,当张姐在总监那里被问及几个关键细节却答不上来时,所有的锅,便理所当然地、精准无比地甩到了她这个小小的项目执行协调员头上。
职场的规则,她入职三年,早己摸清。
功劳是上司的,苦劳是团队的,而锅,总是留给最底层、最不会反抗的那一个。
这似乎是所有小职员的必修课,而她,不过是又一次拿到了那份写着“不及格”的试卷。
千静初轻轻叹了口气,那叹息声在空旷安静的办公区里显得格外清晰。
她没有抱怨,也没有愤怒,只是将心里那点刚刚冒头的委屈用力压下去,然后认命地再次点开文档,光标在那些红色批注间移动,开始逐字逐句地斟酌、修改。
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,发出细碎而规律的嗒嗒声,成了这寂静空间里唯一的旋律。
就在这时,放在桌面一旁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,发出“嗡嗡”的震动声,打破了这片沉寂。
她瞥了一眼,是程朗发来的消息。”
还在当勤劳的小蜜蜂?
给你点了宵夜,是你最爱的那家港式云吞面,估摸着时间快送到了。
别饿着肚子拼命。
“看着屏幕上跳跃的文字,千静初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真切而温暖的笑意。
在这座冰冷的钢铁森林里,至少还有这样一个人,记得她可能还没吃饭,记得她喜欢吃什么。
这种被人记挂在心上的感觉,像一股暖流,悄然驱散了些许疲惫和寒意。
她拿起手机,指尖轻快地回复:”救命之恩,没齿难忘!
就剩最后一点收尾了,弄完马上撤,绝不让云吞面等凉了!
“发送成功后,她仿佛被注入了新的能量,放下手机,用力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,关节发出轻微的咔哒声。
她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,正准备一鼓作气完成最后的奋战,电脑右下角忽然弹出了一个新邮件提示框——“叮”的一声脆响,在寂静中格外突兀。
邮件标题赫然写着:关于“东方瑰宝”艺术展首席代言人团队对接事宜的最终确认函。
千静初精神一振,立刻点开邮件。
目光快速扫过冗长的官方措辞和各项条款,首接锁定在落款处的团队名称、主要负责人及联系方式上。
她需要确保这些关键信息准确无误,以便明天一早就能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。
至于邮件里提到的那个至关重要的“首席代言人”的名字……她的目光甚至没有在上面多做停留。
是哪个炙手可热的明星,还是哪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?
对她而言,并不重要。
反正无论是谁,都是她这种底层小职员接触不到、也无需过多关注的大人物。
她的任务,是确保流程顺畅,是服务好整个团队,而不是去好奇那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名字。
此刻,充盈在她脑海里的,只有尽快搞定这最后一点工作,然后下楼拿到那碗热腾腾的云吞面,回家甩掉高跟鞋,彻底瘫倒在那个只属于她一个人的、柔软的小床上。
那才是触手可及的、真实的慰藉。
她深吸一口气,再次投入了与文档的战斗中,将那个名为“田景琰”的、闪耀着万丈光芒的名字,和其他所有需要处理的冰冷信息一样,归类为“待办事项”中的一条。
最新评论